Tuesday, August 3, 2010

游蓬莱阁



回蓬莱唯一期待的一个旅游项目就是重新逛一遍蓬莱阁。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去过,那时还是5毛钱的门票。我们称之为"逛阁",是家庭难得的休闲旅游项目。后来每年的正月十六那天蓬莱阁不收门票,和姐姐一起去几次。初三的时候和好朋友金衡参加江南雨文学社为了写游记专门去过一次。上了高中,有一年的时间,和好朋友八哥每个礼拜天早晨跑步,从一中,沿着蓬莱阁城墙跑到底,从后门进到蓬莱阁里面去。那时候还早还没开门,可以不买票。算下来,真的去过无数多次。可是,回想起来对具体细节却没什么印象。是因为太熟了,太近了,从来都没在乎过,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用心去欣赏过。这次回去,带着浪子回头般的心愿,带着三十岁的年纪和积累,去仔细的看一看家乡的蓬莱阁。


 

蓬莱仙境之说一是源于历史上秦始皇和汉武帝到此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
二是源于民间八仙过海的传说。大概主要是因为蓬莱有海市蜃楼的现象使得古人相信这里有神仙。妈妈说她小时候常常看到海市蜃楼。赶着海的时候,一抬头,本是大海的前面出现了一片村子,有树有房,绿树红瓦清晰可辨。可是我长大的时候海市出现的很少,只在89年一次。近些年却又多了起来,并有海滋现象。这次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海上就出现了海滋。我没见过海市蜃楼,却直到今天才有点遗憾的感觉。


 

蓬莱阁其实是一组古建筑群的其中一间阁。是北宋年间当地郡守朱处约修建供人游览。在唐代的时候这里就有龙王宫和弥陀寺,修蓬莱阁时用的龙王宫的地方把原来的龙王宫挪到了现在这个地方。朱处约还留下一篇《蓬莱阁记》。使得蓬莱阁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同成为中国四大楼阁也有了文化背景的说辞。因为有这些民间传说和历史背景,对外地游客来说,去蓬莱阁旅游就兼有欣赏古代园林和体验仙境的双重旅游意义。


 

蓬莱天亮的早,5点天就亮了。借地头蛇的便利,天一蒙蒙亮就把我放进去,趁开门之前,可以一个人静静的欣赏这片园林。


 

过了古船头,就看到了蓬莱阁在丹崖之上似乎要凌空飞起的景像。这景象实在是太经典,太熟悉了,以至于看到都激动不起来,很难去"哇"一下它的不平凡。只是想起了"蓬莱,丹崖"的名字很有诗意。家乡有一些地名很有诗意,象"栖霞","芝罘"。在n年前,商讨蓬莱县和长山县合并为"渤海市",庆幸没成。因为太熟,叫的俗了,都觉不出"蓬莱"的名字有多美。


 

进门之后是蓬莱阁最开阔的一片地,临海一边放了一排古炮,是戚继光当年练兵抗倭用的。古炮的对面,红通通圆溜溜的一个小太阳滴溜溜的悬在海面上,不动也不发光。下面是一个通到海里的水城栈桥,跟蓬莱阁的城墙之间隔出一片小海。这片小海是从前是停放古战舰的,现在是风浪来的时候船只的避风港。上小学期间重新挖过。据说当时为了挖小海死了不少人,是因为挖出来一条圣虫。都是听来的故事但是当时都很信。
蓬莱水城是中国如今保存最完整的海上防御建筑。





 

往上走,是一片丛林掩映中的建筑群。美国的家是盛夏的时候,这里还是春天。林子里是青翠的新绿。
踏着石阶,穿过丛林,钻过一道小门,就进入了院落。初次走时,觉得这里的院落一重又一重,错综复杂,走也走不完。走完后,再走一遍时却又觉得这片院子也没当初感觉上那么大,并且一重重的院落错落却自有规矩。主体是三个宫,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天后宫居中,也最大。布局是跟故宫一样的皇宫式的,三重院落,前面一个门厅,居中为殿,后面是寝宫。院落两旁都有厢房,偏门,两边有偏道,古代是服务的人走的。殿门厚重,门槛高大的石头,已经磨得程亮。正厅的两边是耳房,门把手,八仙桌都跟蓬莱的民间建筑一样。不小心进了一间,院儿里居然还挂着锄头,屋里摆着沙发,放着喝水碗,挂着衣裳,在这个旅游胜地不应当见到的东西。恍惚是进了完颜府中包惜弱的家。正殿都是各神各仙的泥塑像,已经没不fan这些,所以忽略掉,只是重点看建筑。



 

蓬莱阁在天后宫的后面,是这里的主题建筑。木式双层建筑。上面是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上书"蓬莱阁"三个大字,笔锋稳健,浑然大气。丹崖的北向和东向都朝海,在东北角尽头的悬崖之上,就是照片里最有仙气的那个灯塔,是我见过的最雅致的灯塔。灯塔下是蓬莱阁背后的路,顺着城墙跟几间亭子。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避风亭",据说非常神奇。靠北的海边风很大,可是到了亭子里却纹丝不动。听过导游的解释,前面的城墙是弯的,风来了,顺着弯的城墙,绕房顶而过,所以亭里不会有风。学过那么多年的流体力学,现在知道了,很简单的道理,有进没出,只有一个门的亭子,哪里会行的成对流呢。为了增加吸引力,人们通常愿意夸大古代人们神秘的神奇能力。还有一间亭专门放书法碑刻的。在整个古建筑群里,时时都能看到一些前人留下的书法,碑刻。蓬莱阁背后还有一个董必武还在这里留下了"丹崖仙境"的一个牌坊。可惜我不懂书法。我最喜欢的还是在一个偏门看到的磨得光光的不写字的一块大青石板,因为看着象姥姥家门口那块。"(


 

这里的宫殿既都采用皇宫式的布局,七平八稳,却又生出变化,地势高下变化,建筑风格的变化,使庄重中又出奇巧。大气又不缺细节。所有的正阁房顶之上都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结构。在每四个垂脊上都有六个神兽,也是古建筑里所称的"五脊六兽"。六兽打头的骑凤仙人。身后跟着龙王的三子嘲风。据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老三嘲风最喜冒险,就让他蹲房檐上了。正脊的两端是龙头,称"龙吻",古人相信龙吻可以避火消灾。




 

让我颇为心动的是这里的建筑全部是灰色系列的。青砖墙青屋顶青地板木棂窗,但一点不觉得乏味,因为深浅,明暗都在变化,就像是黑白照片,有彩色照片没有的深度,有种与自然之间浑然一体的和谐。

基本建筑风格和蓬莱民间房子一样。姥姥家的老房子也是这样的,青砖青瓦木棂窗。姥姥过去是有钱人家。大概是有钱人的房子都是这样的。过去的老房子盖的很都很讲究,有种很拙朴很和谐的建筑上美。可是解放以后盖的房子就很难找到这种朴素和谐的美了。 是因为老辈子的人更有些艺术追求?这次回去还注意看了下奶奶家的旧房子。窗棂下的房基的青石块都是整齐的两尺长一尺高,每块青石块之间的缝隙连两分钱的硬币都塞不进去,在古代全是手工凿出来的。这样的青石块,这样雕凿的功夫,今天是不可能有的。



 

蓬莱阁里基本是道教文化。八仙也是属于道教的。仙与神不同。仙是凡人修炼而成的,神是天生的,是个人奋斗与世袭的区别。
弥陀寺是这里唯一的一个佛教寺院,规模很小。天后宫里供着海神娘娘。这些年有人考证海神娘娘就是南方人称的"妈祖"。蓬莱阁的天后宫是北方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对此,我有些疑惑。据说每年的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日。我们的家乡有赶庙会,吃鱼饺送鱼灯的传统。可是妈祖的生日却是在五月。这是明显的不同。在我们家的小渔村还是更信龙王。爸出海的那些年每年正月十六都要上海给龙王爷送灯,还要磕几个头。龙王宫里供着的是东海龙王敖广,据说他是四海龙王中最厉害的一个,是因为只有他手里有火种,而龙都是怕火的。


 

)


 

走到后来也没有看到当年的仙人洞,仙人桥。不记得仙人洞是具体在哪个地方了,只记得在一个湿乎乎,潮潞潞的地方,一个洞穴锁着门,说这是仙人洞。传说它和几十里地之外的龙山洞是通着的,显然是瞎说。大概是这些年,蓬莱阁的旅游发展,更注重它作为古代园林的文化意义,而摒弃了人编造出来的景观。


 

走到后门,出去,就是海边了。这是一片我最喜欢的海,在悬崖下边,有很多礁石,长着海菜,小螃蟹,是可以赶海的地方,远望着长山岛。但也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在高中鬼混的年代,我们经常半夜到这片海边来。一大片海滩都是比拳头还大的鹅卵石,是蓬莱十大景之一,称"万斛珠玑"。我们知道的一个秘密是这些鹅卵石都是火石。捡一块扔出去,噼里啪啦的一串火线就像一条火龙仓皇逃窜。我们相约不给人知道这个秘密,这样这片鹅卵石就一直就会在。可是,现在,已经没了。那么大的一大滩鹅卵石,都没了。我们的秘密也没有秘密的意义了。后来有一个白天,看到一个提着兜子的人,走走捡捡,捡大的鹅卵石带走。原来,万斛珠玑是这样没有的。


 

走了两圈之后,开始有了喧闹的声音。兜售香火的,导游的,游客的,马上让我意识到原来这还是个给人观光旅游的地方。感谢我是个地头蛇,让我有这么宁静的一个早晨独享蓬莱阁。


 


 

1 蓬莱阁记

蓬莱阁记[宋]朱处约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佑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2 蓬莱一中的校歌前段:


 

诞生于共和国元年,

坐落在登州紫荆山,

渤海浪涛声响耳畔,

仙山蓬莱阁屹立身边,

这就是我们的母校,

蓬莱一中校园。

3 comments:

水景居士 said...

至若天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水天一色... 古时文章,仙人居处。又见儿时深巷,青砖石阶,故人轻唤。年少轻狂,故地重游,庭阁在,无处寻旧日顽石,人依在,忆闰土。叹清晨太短,楼外喧嚣,皆为利来。

gogo said...

来看世外高人。。。

Sherry said...

楼上的仙人乍看有点眼熟,
仔细一看还是眼熟。
熟归熟,仙人还是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