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7, 2014

2014年感恩节和即将到来的圣诞节




在《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书中,查泰来先生说过一句话:可以打破旧例,但不可没有传统。(One may go against convention, but one must keep up tradition.)不喜欢他空空的高谈阔论,却觉得这句话有点意思。

我试图在我们家建一些传统。每一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做同样的事。这样,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便成了传统。这样的传统,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把童年的记忆,从点点穿成一条线。希望长大以后的孩子,会沿着这条记忆的线,回到童年的温暖。

每年感恩节,我们都会吃非常传统的美国感恩节的大餐。
每年感恩节的食谱都是:烤火鸡,土豆泥,玉米粒,烤绿豆角,烤地瓜,蔓越莓酱,小餐包。
每年感恩节,我们都会请学生,跟我们一起吃大餐。

今年依然如此。更为感恩的是,在达拉斯每年和我们一起吃火鸡的学生,当年的男朋友和女朋友,成为恩爱小夫妻,还有了小宝宝,搬来了旧金山。所以,我们依旧和他们一起过更加热闹的感恩节。


感恩节也长大了。感恩节的准备中,Leo帮我做了很多的事。记得小时候,我的妈妈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会做很多的事。现在,五年级的Leo居然也是。感恩节的前一天,他压了面条,做了新鲜的Alfredo酱,让全家吃。不知为何,味道比我做的要好很多。感恩节,他做了面包,我帮他整了型。他做了土豆泥和蔓越莓酱。感恩节剩下的土豆泥,他自己从网上找了个菜谱,加上鸡蛋面粉,煎成小圆饼,和Andy当了早饭。我止不住心里满满的骄傲和高兴。

黑色的星期五,我们和少年童子军远足5个迈,上山下山。Andy居然自己差不多走了全程。他的开朗的,快乐的个性,很容易感染到身边的人。很快就和刚认识的人就像认识多年多熟悉的老朋友一样。

过了感恩节,圣诞的气氛马上就浓浓的,空气中都闻得到。

Leo是一直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孩子。听说孩子们到了一年级的时候都会不相信圣诞老人了,他都五年级了,还在相信圣诞老人,是不是一个奇迹?不过今年他说,他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唯一原因是他在圣诞节会收到很贵的礼物,他知道那远超过我的预算。怎么解释那礼物哪里来的呢?

Leo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怀疑,胖胖的圣诞老人怎么能钻过烟囱呢?这时候有一本书,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用貌似非常严密的逻辑,详细的解答了这么大的孩子对圣诞老人的疑问。圣诞老人其实是极瘦,但是穿了胖胖的袍子,等等。

后来,在一年级,最容易从小朋友那里听到关于圣诞老人不存在的事实的时候,学校看了电影,《极地快车》。那个电影的传达的信息是,只要你相信有,则有。你不信,就没有。于是这不再是一个事实逻辑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他选择了去相信。

有一次,他悄悄的告诉我,他发现了一件事情:圣诞老人用的包装纸和我们家的包装纸是一样的。 (妈妈错了,没把用剩的包装纸扔掉)

去年圣诞夜,我们在洛杉矶乐高乐园门口的一个旅馆度过的。房间里没有壁炉,没有圣诞树。早晨,Leo和Andy起床,很失望的发现夜里圣诞老人没有来过。后来,却在旅馆大厅的圣诞树下,发现了一堆花花绿绿包装好的礼物,写着我们一家人的名字。

今年,Leo坚持圣诞节不要去旅行,要呆在家里等圣诞老人。怀疑却执着的相信并期待着。
去买了一个pad,伸手把他藏到朝晖到衣服里。朝晖说,妈妈笑的真甜。那个时候,是想到了孩子们打开礼物的惊讶和欢喜。




Wednesday, December 3, 2014

序 --



候,父常苦口婆心地敦促我写日我多写,将来能登到作文。但好像不是很成功,我写得不极,最后也没上作文。一年多前,我建议退休在家的亲可以抽空写写回忆录,没准能写出本书来。相比之下,我的督促非常成功,没过多久,一本数万字的书稿就摆在我面前了。看来,父亲的勤奋和恒心,是超过我的。

父亲为人比较不苟言笑,感情不外露。所以关于他的童年和年轻时候的事情,我们从前只能从他嘴里听到一鳞半爪。也许是小时候不好好吃饭地时候,听父亲讲过他童年一顿只能吃一茶杯地米饭;在惹他生气需要忆苦思甜地时候,听他讲他上学需要赤脚挑者柴火走几十里路。有天晚上上床准备睡时,父亲很突然地高诉我:“你奶奶没了,好可惜啊!”,这是我听到他表露对奶奶感情少有的几次。在这本书里,父亲把他的记忆和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撒在纸上,让我看到了童年的父亲、少年父亲、和成年的父亲的许多欢乐与悲伤。这就象一幅水墨画,并没有五彩的点缀,一如父亲的字迹,端庄清秀。

在书中,父亲带我们走进他童年的小山村 - 与今天的孙坑相比,那完全是两个的世界。老屋后面的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林中藏着各种野兽,那是幼年的父亲和伙伴们的游乐场。父亲带我们回到他的求学时光 - 不象现在,孩子们理所应当地坐在课堂里 - 那时候上学的机会是靠着多少泪水和村里乡亲的援助之手,一点一点地争取来的。 父亲的青年时代是社教运动的年代,父亲以满腔热情投身其中,他的才能得以释放。那是个与今天的中国截然不同的年代,父亲的讲述让我对那个时候的那些事有了直观的了解。中年之后的父亲的轨迹是我更加熟悉的,看到的更多的是家庭和我们这些后辈了。我看到,是母亲、我和妹妹的出现,给父亲曾经灰暗的人生摸上了温暖的亮色,父亲对我们是多么的珍爱。

我和奶奶的接触时间有限,所以了解并不多。父亲的回忆让我更加认识了这位在艰难的生活中,尽自己一切所能来呵护和祝福儿子的母亲。父亲也带我认识了从未与我谋面的爷爷。其实父亲自懂事之后与爷爷相处也只有短短几年,然而父亲却记下了许多与爷爷在一起的琐屑,爷爷的话和对父亲的疼爱,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清楚得恍如在眼前。在晶莹泪光中我不仅感慨,那个孤独忧伤的少年,如果有爷爷陪伴长大,该多好阿!

父亲常以我为豪,但我觉得,从他的起点,父亲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父亲的人生有丰富的阅历,充满奋斗的历程。在我看来,父亲的故事,对比名人的传记,更有趣、更有意义。因为这是我的传承,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孙朝辉